编辑: 锦州男科医院 发表于: 2021-05-06 来源:http://www.025nkask.com/nkyydq/hhhtsjyy/3337.html
头发越少性能力越强?emmm,我想去做头发……
前段时间的一则90后正式加入脱发大军的新闻在朋友圈炸开了锅,一群加一群的小年轻们,一边转发,一边「追忆似水流年的青春」,45°仰望天空的忧伤体又一次焕发了勃勃生机。
看到这条新闻,我也是一惊,不自觉用力薅了一把头发,疼,接着薅,很疼,仍然没薅掉,于是我大声自嘲一声,哈哈,头发没掉,由此可以推断出我不是90后。
不要误会,我并不是对90后存在偏见。
只是在刚刚做了一个「严谨」的推论:90后脱发,而我没脱发,所以可以推论出我不是90后。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估计早就笑晕在马桶上直不起来腰了,抑或,一不留神,连草纸都给丢掉冲走了,SOS。
先别急,说了上面一个看似漏洞百出的论证过程,主要是为了聊一聊脱发与性能力,而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这么一个类似的推论。
注: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一个朋友的咨询,他得了脱发,不害怕脱发,却担心啪啪啪。
雄激素与脱发
很多人都希望拥有一头乌黑亮丽或五光十色的头发(孟非除外),然而总有天不遂人愿的时候,头发就像今年南方的大雪,一场接着一场的往下掉,最后从《重庆森林》落得个《高高的山岗上》的下场。脱发的原因很多,对于男性而言比较常见的是雄激素性脱发(又称脂溢性脱发、男性型脱发),该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发病的原因是由于脱发区雄激素水平的升高。
等我到长发及腰,好吗? 图片取材于What is Alopecia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雄激素是每个男性都很熟悉的一个名词,提到雄激素,往往联系到man,勇猛,啪啪啪……毋庸置疑,雄激素水平的高低与性能力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上文提及雄激素性脱发往往伴随着雄激素水平的升高,治疗的要点是降低雄激素的水平,雄激素与啪啪啪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问题就来了,头发越少是不是性能力越强?药物治疗脱发后,性能力会不会受到影响?
脱发与性功能
美国的研究者调研了879名男性,年龄跨度从40岁-60岁不等。首先收集了他们的性爱情况,包括性欲与性爱频率,后对这些人的脱发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中青年时,性欲越旺盛的男性发生脱发的可能性越大。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没法头顶茂密,能一柱擎天似乎也是个不错的弥补。那么是否可以得出头发稀疏的男性性能力更强呢?
Absolutely not!
原因一:脱发可能引起勃起功能障碍。一些脱发患者因为久治不愈,形象受损,从曾经的小鲜肉,直接变成还没到中年却早已油腻的大叔,不光是生理上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又可能会导致性功能障碍。
西班牙的研究者对190名雄激素性脱发的男性进行了调查,年龄为18-40岁,结果发现中到重度心理障碍的脱发患者比轻度或没有心理障碍的脱发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增高2.1倍。主要表现为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碍和性满意度下降。
原因二:男性脱发虽然表现为雄激素水平的升高,但是部分人血清中雄激素并不升高。用通俗的话来说,头皮秃发区的雄激素水平直接影响了头发的情况,而血中的雄激素水平才是性能力的影响因素。一部分人只是头皮脱发区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强,而从整个宏观的人体来看,雄激素水平并没有明显的升高。另外,性能力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跟体力、心理等都有关系,单纯的雄激素水平升高也不能真实的反应性能力的好坏(按,如何科学合理的提高性能力,戳文末推荐阅读)。
非那雄胺与性功能
治疗脱发一个比较常用的药物是非那雄胺,主要是原理是降低雄激素(双氢睾酮)的水平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于是不免引起关于药物治疗与性能力的担忧。
据迄今为止参与人数最多的关于非那雄胺治疗脱发的副作用研究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共纳入了12346名男性,其中463名男性服用非那雄胺(每天1mg),剩下的11883名男性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上并没有统计学差别。
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是不是因为观察的时间不够长呢,毕竟非那雄胺治疗脱发可是需要长期服药的,几年之内没有影响,十几年之后会不会影响呢?其实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有研究最长观察了16年,仍然没有发现应用非那雄胺会增加性功能障碍的风险。
综上,目前的证据表明,非那雄胺对性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即使存在影响的话,停药以后多数也可以恢复。
写在最后
原来跟我咨询的朋友,他的头发已经慢慢长了出来,还挺「茂盛」,我猜,他的性能力不但不会变坏,应该是变好了。
做头发最近成了一个很火的词,就跟茄子、黄瓜一样,再也不是它原来的意思了,但是我依旧天真的认为它是原来的意思。
明天就去做个头发(其实是剪个头),快过年了,我们这边有个风俗,正月不剪头,所以我要在年前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好。
另,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如果对某一话题感兴趣,可以文末留言,我们会尽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加班加点的更新。
参考文献:1. Molina-Leyva A, et al. Acta Dermatovenerol Croat.2016; 24(1):42-8. 2. Hagberg, et al. BMJ. 2016; 354:i4823. 3. Anitha,et al. Journal of Cutaneous & Aesthetic Surgery. 2009; 2 (1):12-6. 4. Unger JM,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16; 108 (12):djw168. 图片:unsplash
1
2
4
↓↓↓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查看男科课程安排。
(已有0人阅读本文)
(已有0人阅读本文)
(已有0人阅读本文)
(已有0人阅读本文)
(已有0人阅读本文)
(已有0人阅读本文)
(已有0人阅读本文)
(已有0人阅读本文)
(已有0人阅读本文)